学英文是一辈子的事

信息流

?学英文是一辈子的事:   大多数中国人学英文的过程都有一种「磨难」之感。也许有极少数的人自幼即得天独厚,没有感受到背生字、记文法、苦练发音等等是一桩苦事,相信那绝对是少数。   …


?学英文是一辈子的事:

  大多数中国人学英文的过程都有一种「磨难」之感。也许有极少数的人自幼即得天独厚,没有感受到背生字、记文法、苦练发音等等是一桩苦事,相信那绝对是少数。

  我没有研究过别的国家的年轻人在学外国语文时会不会跟我们学英文一样苦,但是我认识几位必须修拉丁文的英国同学,其苦况和我在大学读楚辞和尚书时的感受非常之相像-文字既看不懂;内容也很陌生。若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凡学一种外国语文,首先必须看清它的应用层面有二:

  (一)它是一种工具-一种认知其他「实质内容」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也可以说,它是本国语文以外的另一种专供传播用的「符号」。

  (二)它是一种「内容实体」。例如读英文版的「低温物理学」、「神经生理学」,文字与语言所占的角色是很次要的。

  偶然也有第三种层面出现-例如两位外交官在密商一件条约;或两位剧作家在讨论一个剧本(当然是国籍不同,而一方或双方都必须使用其母语以外的语文时),这时候,被使用的那种外国文字就必须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层面都能发生作用才行。这是第一与第二两种层面的重叠使用,是「外文」的最高境界。

  可恼的是;当我们做学生,开始学英文时,从来不曾有老师给过我们这么清楚的导向。绝大多数的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从初一到大一业已苦读了七年英文,可是既不能流利的讲,更谈不上写。能读的也不多。如果有少数几个能够把他所「熟悉的内容」翻译成中文的,那就很了不起了。我之所以特别提出「熟悉的内容」,因为他实在没有能力翻译他所不熟悉的内容。

  这种现象多年以来已引起广泛的讨论-众信我们的英文教学方法可能有了问题。照说,教学的目的应该不难厘定-至少从初中到高中这六年,学英文应该「首重」其「工具价值」-易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习怎样去使用「英文」这个工具。至于这个工具在学习的当时能够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实体」,那是次要的问题。

  事实上,问题并不这么单纯。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会「同时」显露一种「意义」。如果教材中容蓄的内容过于浅薄或十分深奥,都会挫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英文不能像声乐,老师可以强迫学生天天练唱一些毫无意义的音阶,用来磨练发声。因此,不论读英文会话或文选,其「内容」(也就是教材)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不仅没有乐趣学,就是年年考一百分的学生,到头来他还是不能「使用」英文。这正如同今天的初高中国文课本中不乏许多经典之作的文言文,学生在考国文时都背得滚瓜烂熟,而所有背诵的文章无不辞章雅丽,内容精邃,或大气磅礴。可是,通常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不仅作文程度欠佳,有些连一封信都写不通。这便是中国国文的教材和教学上有了问题。其实,英文也是一样。

  除了「教材」(也就是「内容实体」)的问题外,教学法也是可以研究的重点之一。比方说:英文老师若是用中文上课、讲解,在五十分钟一节课中有四十分钟说中文,十分钟说英文。这时候,英文就「被」变成了「内容实体」,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所要表达的事物。如果老师从头到尾五十分钟都用英文来讲,这时候的英文才会成为一种表达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教会中学,由外籍教士担任初一英文的学生往往英文程度好过一般中学的基本原因。

  学英文的功用有四:读、讲、译、写。我把「读」放在第一位,大致上是根据国内一般情形而定的。对大多数学过英文的人来说,能够读-熟读英文书报杂志、相关资料的人,受益最大。因为英语世界中的出版品不仅种类繁多,水准高的也很多。一个人要想追求较多、较深,甚至较快的知识资讯,不从先进国家的出版品中去发掘是不行的。其次是「讲」,这只有对某些特别需要以语言为沟通工具的人,才显得重要,其情况和「译」与「写」差不多。拿我个人来说,大半生学英文,说、写、讲俱不够格,也受益不多;唯独在「读」这方面,确实获益匪浅,它扩大了我的知识采撷领域;也让我有机会经常接触得到第一流人物的智慧与笔锋。

  事实上,学「读」也不是容易事。因为英文天地里天天有新字,如果靠中文字典,根本无济于事。因此,不但要懂得利用英文字典,而且还得知道哪一本字典最新?以及有什么特别。不久以前,我读到light-headed一个字,就在字典上查不到,虽然猜想它可能是heavy-headed的反义字,可是没有字典就是没有把握。我请教英文中国日报总编辑朱良箴兄,他说没见过这个字;再请教中央社总编辑冷若水兄,他终于在一本一九八三年出版的字典里查出来了。字典对于学英文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常常感觉到:学英文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都不能停。因为除了它的「工具」性能外,事实上它是一种「文化整合」的工具。我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地方。有些观念常常不是对等的。有的情形中文的形意较大;有的英文较大;在这「大小有别」的情况下来辨识一个字的内容,那是绝顶困难的事。因为那时候便已超越了语文的阶层,而发展到「学问」的领域来了。例如Sonata这个字,无论译成奏鸣曲或者是「朔拿大」,如果没研究过音乐的人,都不会懂。其他像 perspective, comprehensive 这些英文中的常用字,也都不是一个中文字词所能涵盖的。这正如外国人学中文一样,像「太极」这个字,有人译成 absolute,根本不能表达太极这个字的整个内涵。

作者: xiaoxu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305511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305511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